黄釉骑马男俑有什么作用
初唐,长24厘米,高29.5厘米,1995年西安东郊纺织城国棉三厂出土。头戴风帽、身穿紧袖缺袴袍、脚蹬黑靴踩马镫骑于马背,右前臂已残,左手握拳置于胸前,手中有孔,原当持有鼓槌,身向左侧,左大腿处有一孔,原当插有鼓,马为披鬃,辔头、鞍鞯俱全,通体施黄釉。
1、唐代的骑卫仪仗俑达到怎样的规模?唐代统治阶级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官僚地主,都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不仅是日常有很多的奴仆侍从和舞乐说唱的供奉,在出外游猎时,还有更多的侍卫仪仗护从。在《新唐书?仪卫志》中对于帝王宫廷贵族等出外仪卫阵容人数等都有所规定。1978年出土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叔父李寿墓,其墓室里甬道左右壁彩画有盛大的出行骑卫仪仗队。这类骑卫仪仗,在许多唐墓出土的壁画与陶俑中也都常见,其中不仅有卫士,有的也有侍女的队伍。
1962年发掘的永泰公主墓,在八百七十多件俑人中,男骑士俑有二百二十多件,女骑士俑有七十多件。1971年发掘的懿德太子墓,随葬俑共九百多件,其中三彩武士骑俑、贴金铠甲男骑俑、帷帽男骑俑、幞头男骑俑、小冠男骑俑等占有多数。其他如章怀太子墓和郑仁泰墓,也都有很多的仪仗骑卫俑出土。
2、兵马俑有哪几种俑?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体比人略高,陶制,是已知最大的俑;另外还有铜俑等。汉俑种类比以前增多,有兵士、女侍、仆役及乐舞俑。南方以木俑为多,有的彩绘着衣。其他地方多陶、石、木、金属等多种材质的俑,注重传神。两晋南北朝制作多样,南方承中原传统并有了瓷俑;北方出了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隋唐俑型大而精美,三彩俑为盛唐时的制作高峰。
这些俑的特点,普遍是形象高大雄健,神态生动富有传神,可谓形神俱佳的作品。并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华民族富有创造性和豪迈自信的民族性格。五代以后,以俑殉葬的风气开始低落,金元墓葬中出现了陶塑、砖雕表演杂剧的俑,往往成组塑造,还有舞台背景,较为生动,是制作俑的最后一个高潮,以山西出土为多。明清墓葬中俑的出现渐少。
3、我国已沦于国外的鞍马和骑马俑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唐代鞍马中的典型作品,体积虽小,却表现出矫健不羁的神态;后者从昂首阔步的动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人既善于骑马,也善于饲养良马的社会风习。在欧洲各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常看到有骑马的纪念雕像建立街头,中国虽没有这种习惯,但我们从这两件小型的鞍马和骑马的造型上,不难看出它们也是具有那种大型纪念性雕刻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