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红瓷砖装饰效果图 瓷器蓝是什么颜色
霁红与郎窑霁红,陶瓷釉色名。亦作祭红、际红,据景德镇陶录三.霁红釉载:明.宣德所作霁红最佳,烧窑工材,用红铜条、紫英石、宝杂宝石及玛瑙制成,其光甚美,有鲜红、宝石红二种釉色。郎窑,清代瓷器的一种,康熙时郎廷极任江西巡府时所作瓷器,因其姓而名,据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窑述:郎窑有米汤底及苹果底二种,尚有绿郎窑,其色深绿。

郎廷极督烧官窑时,因历朝统治者都曾试图恢复烧造高温红釉,但均告失败又因红釉瓷器,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钧瓷窑变红釉。清初,郎窑烧制成功红釉瓷器,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也是郎窑取得的最大成就。其特点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色彩绚丽,红艳鲜明。它釉汁浑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往往口沿部露胎,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呈近于黑红色泽。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款识特征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我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他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明洪武时期,景德镇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
这时期的釉里红瓷呈色不是很鲜艳,绝大多数泛灰色,纹饰多为双层瓣的缠枝扁菊花、牡丹、云龙、松竹梅、海水、莲花瓣四季花卉等。明永乐时期,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永乐瓷器的造型清秀、圆润、灵巧,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橘皮纹,白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色或黄色,釉汁厚聚处闪浅淡和虾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