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司母戊方鼎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

广告

2、司母戊方鼎鼎盛行于商周时期,司母戊方鼎是商代铸造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最壮观的青铜器,鼎的铸造标志着奴隶制取代原始社会的进步。该器腹内铭有司母戊的小字,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戊而造的,至今已三千多年的历史,此鼎是商代高度青铜制作技巧的体现,鼎也显示着天子的权威。

1、司母戊鼎有什么作用?

司母戊鼎印证了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发达历史现象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铸造,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根据测定,司母戊鼎含铜,锡,铅。这三种金属的比例比较合理,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采用的是陶范铸造的方法,以范料塑模及底范,阴干后又在其上翻制外范,铸型由腹范、顶范、芯和底座以及浇口范组成。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体现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之大与技术成就之杰出。后母戊鼎的存在足以代表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所以人们才一致认为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2、司母戊鼎他是干什么用的?是哪个朝代制造的?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质朴的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吴希增和吴堵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人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3、司母戊鼎是做什么用的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原器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一、“后母戊鼎”介绍(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