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分三面什么意思,三面观音代表什么意思
山水画技法:石分三面如何画?山石是中国山水画基本的元素,要画好山必先画好石,这是山水画技法中基础的基础。如何才能画出石头的质感和味道来?认识、理解和练习什么是石分三面,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石分三面,是指石块一般分为三个面:正面、斜面和底面,通过勾、皴、擦、染、点等技法,把石块三面的明暗、凹凸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石块才会有质感、体积感和美感。

要点如下:1、勾:用中锋勾出石块的外形轮廓,线条要有浓有淡,有粗有细,切忌抠死、呆板。2、皴:采用点皴、线皴、面皴等皴法,表现石块的阴阳面,一般背阳凹处阴暗面多皴,向阳处、正面少皴或留白。3、擦:用干墨、侧锋在石块的凹处阴暗面擦,擦的时候要保留原有的笔触。4、染:用淡墨染,一般要在干后染,在勾、皴、擦的基础上去染,染、擦的目的是丰富石块的结构层次和韵味。

今天要说石分三面和石分千面大自然是一幅画了亿万年的鸿篇巨制,我们只是初学的孩童,石头历尽沧海桑田的沉静,纯朴而坚毅,要读懂石头的跌宕起伏千姿百态之美,就要在中国的文化中找。石头代表着顽强的精神力量,一种中国人的气节,因为石头朴实无华,素面朝天,就算粉身碎骨也绝不软弱。石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一部分,自古石头就是文人墨客欣赏崇拜的对象。

中国艺术是向内觉醒,追求意象,这一思想最有力地体现在石头里。石极美之物,以自然为最高艺术,前提便是脱离世俗的物质观和价值观,以及人为制定的标准,对于石的欣赏喜爱程度取决于眼界和修为的高度。从中国绘画美学来看,注重画家的人品和文化修养,一直是绘画发展的主流。李唐,喜山水画,大斧劈画法开创者,宋代画家,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卖画度日也不愿投降金国。

1、有些山石,除勾、皴、擦、染外,尚须加以苔点,以表示苔草,或表现峰岩远树和石迹。石之点苔,为山水画提神之要法。点法较难掌握,点多易繁乱,点少则神亏,点得其所,便觉自然而神足。不但可使山石体貌增加韵彩,又可遮盖山石皴笔之拙劣处,即皴笔有脱节或遗漏可用点苔接或补皴笔之不足,也可以苔点提神。若神韵已足,加苔反会破坏画面气势,使形象受损。

石涛作山水画,有整幅无苔点者,但并不觉得画面有所少缺;有满纸苔点,稠密气足,一般土山点苔丛密,石山点苔宜少,多点于边缘之上,高凸之处及石缝间。2、大小、疏密不等的苔点图例。在不同山石、不同季节,应视其具体情况加以不同的苔点提神。苔点有干点、湿点、浓点、淡点、焦墨点、横点、竖点、大点、小点等。画苔点大多用藏锋法,少数苔点可用尖笔,还可用碎笔(笔锋散乱)、秃笔等法。
3、石分三面的窍门首先要了解石头的结构,石头的内外轮廓线是体面的边缘相互交叉搭接而成,轮廓是不同方向面的轮廓结合,知道这些,才可以画出石头的体积感,其次运用好黑白的关系,处理好阴阳面,一般的情况下是上白下黑、左白右黑或者右黑左白,而重点放在明暗交界线的部位表现。石分三面画法:首先利用画石起手法,通常分为一、二、三笔等画法,要看石的大小、形态灵活运用,画好石后,确定好明暗面,然后使用皴法,进而显示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然后运用点苔法表示苔草,或者表现远处的树和石迹,同时,如果皴笔有脱节或遗漏,也可以用点苔法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