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的草书名作有什么,王献之有哪些流传千古的代表作品?
王献之大观帖法帖书法欣赏王献之行草书传世法帖,主要来自两个刻帖。一是淳化阁帖卷九,二是大观帖卷十,大观帖卷十收录的王献之书迹包括楷书、行书、小草、狂草和章草等等,大观帖卷十的前半部分,收录了王献之最知名的草书多种,如江州帖、近与铁石帖等等,这些草书法帖,可视为王献之草书的巅峰之作。该卷中间部分,还收录了一些行楷和行草法帖。

《鸭头丸帖》为绢本,长26.1厘米,宽26.9厘米。在帖前两行书“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字体秀逸灵动,用笔外拓,遒丽婉转,燥润相间,墨色清雅;字里行间天机流荡,洋溢着一股飘逸的灵气,人们将其视为小王杰作,是人间难得的墨宝。《中秋帖》是纸本,行草3行,共22字,乾隆将其视为“三希”之一,现在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因为有人传说米芾精于临摹古帖,又有以自己的赝品来充真迹的举动,作品有宋人书法的风格,但却少了晋人的韵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献之的小楷字迹《洛神赋十三行》。在《洛神赋》这残存的13行字迹中,王献之书结构散宕宽绰、笔致挺拔浑逸、章法顾盼有致的书法风格完全展现在世人眼前。董其昌评为:“每以大令《十三行洛神赋》宗极耳。”赵孟頫评为:“字画神逸,墨迹飞动。

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行书代表作是《鸭头丸帖》。但是草书也是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字字精美,今人学习硬笔书法史最好的借鉴。行书是《鸭头丸帖》。小楷《洛神赋十三行》,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绍兴的兰亭还有一块石碑上写着他与王羲之一起写的“鹅”字。
《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兰亭序》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