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李唐作品是什么画,乔乔和李唐是什么剧

广告

南宋画家李唐山水画赏析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人。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全能式画家,于山水、人物、花鸟、禽兽无不精通,元朝夏文彦所著的图绘宝鉴中有载:"李唐,善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尤工画牛,高宗雅爱之,尝题长夏江寺卷云:李唐可比李思训,宋徽宗时入宣和画院,小有名气,南宋时授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

今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和采薇图等。李唐横跨了南宋与北宋两朝,而他的绘画艺术也随着朝代的更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宋皇室南迁在江南地区建立南宋政,李唐随之南渡为分界线,李唐的艺术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南渡之前与南渡之后。南渡之前,李唐的绘画都是尊崇古法来创作。而在北宋时期,绘画创作一直处于对五代绘画的临摹与复古,山水画方面一直是用李成、荆浩、范宽、关仝的山水画作为画者的典范用来临摹,李唐也不例外。

1、宋李唐采薇图的画家简介

李唐的人物画是学李公麟的,从这件作品的用笔上可以见到一些端倪,但更多的还是艺术成熟期的自家面目。人物的衣纹勾画用笔顿挫有力,线条硬朗干净,具有“折芦描”的意趣,笔势起伏跌宕,变化幅度虽不是很大,但动感强烈。细细品味,我们可以窥视出作者在运笔时那份难以平静的心情。古人说:“喜画兰,怒画竹。”李唐在这件作品中的用笔有些“怒画竹”的味道,心中的郁闷与对“投降派”的不忿随着笔势的游走尽情地宣泄出来。

在用墨线勾勒之后,作者又将画中人物的衣纹用淡墨再次勾勒,而后略加渲染,显得既饱满又富有韵味。这种技巧既新颖又传神。虽然这是一件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但山石树木却占有很大比例。山石以粗细不均的硬笔线条勾勒,而后在阴面与侧面用大斧劈皴表现出阴阳向背,笔势迅急沉稳,质感强烈,给人的感觉痛快酣畅。

2、宋李唐采薇图的作品简介

这幅《采薇图》为绢本,淡设色,纵27.5厘米,横9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决定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国君去世后,叔齐坚持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坚持不受,说他不能违背父命。为了让弟弟叔齐从容继位,伯夷悄然逃走。得知此讯后,叔齐也义无反颐地放弃了王位,随兄而去。

恰值姬昌去世,他的儿子号称武王,正在积极准备进兵讨伐商纣。二人立刻赶到武王马前制止。但武王未听,夺取了政权后,天下改称为“周”。伯夷、叔齐深以为耻,决心不再吃从周朝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于是隐居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靠着采掘些野菜度日,最后饿死在山里。他们这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行为得到普遍推崇。李唐以此为题就是对那些苟且偷安、舰颜事敌的北宋臣子们的辛辣讽刺。

3、题画这首诗描绘的画面是什么

《题画》这首诗描绘的画面是乡村牧童生活,《题画》是南宋书画家、诗人李唐的作品。当时社会时尚,画坛流行的是艳丽的花鸟画,无人赏识作者的水墨山水画,作者在画上自题的这首诗,讥讽“时人”喜好艳丽色彩,慕求富贵的风气,抒发了自己不遇知音的感慨。作者通过对一副烟雨滩图的评论和感慨中,表达自己清高的品性,不愿意做迎合别人的事情,作者在感叹画清高意境感叹的同时,不禁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