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铛是什么,太监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物金银器:银锅、药铫、金铛、银铫、银则、银勺。图1、2为唐代双耳提梁银锅,图3为唐代双耳银锅,图4为唐代花叶形单柄银锅,图5为唐代金药铫熬东西器具。图6为唐代金药铫内底墨书,图7为唐代双狮纹金铛,图8为唐代双狮纹金铛内底,图9为唐代双狮纹金铛外底。图10为唐代单流折柄银铫,图11为唐代单流折柄银则,图12为唐代单流折柄银则3件。
1、太监是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的?太监主要指的是古代皇室役使的男官员,绝大部分太监均为阉割后的男性,是专供都城皇室成员役使的宫廷要员,通常是被有意阉割的普通百姓或奴隶,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太监这一称呼起源于唐朝,本是官职名称,唐高宗在位时期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才被称为“太监”。
明代十二监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至于宦官制度则起源于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2、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和信守承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公就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至诚不假”。诚实是一种美德,“天道酬勤,天道酬勤”。言行要守法,讲真话,办实事,反对伪善,这意味着诚实。信的含义《说文解字》认为“人话即信”,而程颐则认为“信是真”,由此可见,“信”不仅要求人说话诚实可靠,避免大话、空话和谎言,而且要求人做事诚实可靠。“信”的基本内涵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