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高古游丝描什么意思

广告

不得不说的汉代玉器游丝描与现代所称汉代游丝毛雕。本人研究古玉器二十多年发现,现在许多人都在讲汉代游丝毛雕,游丝描,到底游丝描还是游丝毛雕,人云亦云,包括一些所谓专家也是众说纷纭难以理清,原因就是没有见过实物,现实中见过毛雕的不少,但明代高孔廉明显是说汉代的游丝描,而不是指毛雕,现存汉代玉器普遍呈现毛雕现象,仔细放大镜观察阴刻细线为尖锐硬物刻划,且自然出岐线条形成毛刺状。

1、白描画的十八描是指哪些,什么是十八描?

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1、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2、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3、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4、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5、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6、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7、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8、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9、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

2、什么是海仙十八描?

国画十八描是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法。描法也称“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是指以笔线勾取物象的外部轮廓,在工笔画中称作“线描”。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虫兽画,都是以线造型来勾勒物象,这种以各种线描造型的技法,被古时画家整理为十八种,称作“十八描”。

国画十八描分为三类,分别是游丝描类、柳叶描类、减笔描类。具体的十八描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撅头丁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中国画家以线条勾画物象时所使用的描线方法。载于明代邹德中所作《绘事指蒙》。图片出自《海仙画谱.海仙十八描法》小田海仙画1861年意懒石不硬,心忙水不清,笔尖枝叶嫩,墨淡野云轻。

3、关于游丝描说法

游丝描笔尖有劲。高古游丝描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亦称“春蚕吐丝描”,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