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什么意思,“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元代是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的元代画家是赵孟頫,书画同源是指绘画和书法源于一处,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赵孟頫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及画家,“书画同源”中的“画”即是指文人画,文人画的表现形式讲究集诗句、书法、绘画、钤印于一体,以书入画。这里的“书画同源”是在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
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我国古代有许多书画家,都承认“书画同源”之说。最早发现这个道理的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他在一幅流传至直的名画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书画同源之源字,应包含二意,其一为象,其二为神。书画同源,究其根本,只有一点,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精髓。
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因为,书法和绘画在使用的材料。中国书画相通的观点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张彦远认为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在产生初期是“同源而异流”、“异名而同体”,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论及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时,“书画同源”是从古至今流传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
中国书画艺术之辉煌仰赖毛笔之发明。书画同源,指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本是同根生。汉字来自自然,象形字即是原始图画记事。如,人,山,月,木,水等字。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谢谢你的精彩提问。赵孟頫提出“方知书画本来同”的思想,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里程碑的理论。他具体是在自己画的《秀石疏林图》这幅画上。书法与绘画是我国古今艺术门类中两种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象一对同根同源的孪生姊妹,在中华文化艺术的大舞台上共同展示着高雅的魅力。
宋,张舜民有诗句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书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异名而同体”(《历代名画记》)。中国文字虽有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之分,而“最初的文字,是象形图画的速写”(翦伯赞《先秦史》),书画同源是一个术语,我认为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竹以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