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

广告

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在举办第三届全国手卷展,目前正在征稿。我是王德峰,在写字之余,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第二届手卷展中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一、选书体,平时写小楷较多,喜欢习十三行的洒脱风格,因此我在创作手卷时,将其融入中游书的附着力和儒雅含蓄,以六毫米左右的小字为主,选择书体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风格,同时也要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和运用。

书法十三行写的是什么时候

我将两张长了数年的四尺光尺、清水螺纹手工圈横截为三开,再拼接成一张长卷,长三百一十厘米,高二十二厘米,用紫素白细腻的纸张,墨色沿得好写,但若要体现笔触和纸墨相生,还需要一定的运笔技巧和控墨水平。选纸笔墨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掌控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品味。三、选内容。第二届手卷展主题为唯心悠哉,有文心二字。当时我想到了陶渊明的诗歌,选了一些宁静、品茶、读书的内容。

书法十三行写的是什么时候1、我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是哪三部作品

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作者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简介】1《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353)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临水“修禊”,古时风俗,每年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游,以表示用水来消除不详,叫做修禊。

书法十三行写的是什么时候

这些诗集江在一起称为“兰亭诗”,由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兰亭序》,又称《禊贴》。该贴用行书写成,有几处还有涂改的痕迹,写得极其自然潇洒。《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如第14行“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忽右,气韵生动,这种特点正如清代包世臣所说:“《兰亭序》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

书法十三行写的是什么时候2、三大行书分别是什么?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1、兰亭序,现收藏于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的剪纸作品。72㎝×232㎝。《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又名《兰亭序》,是中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剪纸艺人按照作者原著精心制作成剪纸作品长卷,使之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神情兼备,栩栩如生,足见剪纸大师刀功运气之精妙。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3、《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